教育部2025-2028学年全国性竞赛活动最新白名单

一、背景与概况

教育部于2025年9月11日公示了《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俗称”白名单”),这是继2022-2025学年名单之后的又一次重要调整。202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确定了44项竞赛活动。2025年9月公示的新名单则拟确定47项竞赛活动,相比上一轮增加了3项。

这些竞赛活动按照内容分为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和艺术体育类三大类,是教育部规范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的重要举措。

  • 2025-2028学年竞赛举办时间:2025年9月至2028年8月
  • 举办频率:每学年举办不得超过1次,累计不超过3次
  • 上一轮名单(2022-2025学年):44项竞赛活动
  • 新一轮名单(2025-2028学年):拟确定47项竞赛活动

与2022-2025学年相比,新名单既有保留也有调整,体现了教育部对竞赛活动管理的持续优化和与时俱进。

二、2025-2028学年竞赛名单的主要变化

2.1 竞赛总数与结构调整

2022-2025学年的名单最初公示时是45项,后因有一项竞赛的主办方存在不良记录,不符合《管理办法》有关条款的规定,最终公布了44项竞赛活动名单。而2025-2028学年的名单拟确定为47项,比上一轮增加了3项。

从结构上看,三大类竞赛活动的比例有所调整,这一结构调整反映了教育部在保持科学素养类竞赛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艺术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22项
自然科学素养类
(较上轮减少1项)

12项
人文综合素养类
(与上轮持平)

13项
艺术体育类
(较上轮增加4项)

2.2 保留的重要竞赛活动

在2025-2028学年的名单中,包括五大学科竞赛在内的31项竞赛活动得以保留。这些保留的竞赛活动主要是高含金量的赛事,体现了教育部对高含金量竞赛活动的重视。

自然科学素养类

  •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
  • 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
  • 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
  • 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
  • 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

  • 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
  •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
  • “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
  • 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

艺术体育类

  • 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 “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
  • “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
  •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

2.3 取消或调整的竞赛活动

2025-2028学年的名单中,有13项活动被取消或调整,主要是因为”过度商业化”、”管理混乱”等问题。

竞赛类别 取消或调整的竞赛活动 备注
自然科学素养类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 去年已暂停,今年正式移除
自然科学素养类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
自然科学素养类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自然科学素养类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 去年已暂停,今年正式移除
自然科学素养类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自然科学素养类 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 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 “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 去年已暂停,今年正式移除
艺术体育类 “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 去年已暂停,今年正式移除
艺术体育类 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

2.4 新增的竞赛活动

2025-2028学年的名单新增了16项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体育类竞赛活动。这些新增的竞赛活动体现了教育部对前沿科技、传统文化、艺术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视。

自然科学素养类(5项)

  •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
  • 全国青少年科学实验能力大赛
  • 全国青少年科学探究建模能力大赛
  • 全国青少年心理成长知识与应用创新大赛
  • 全国青少年安全与应急科普创新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5项)

  • 中华诗词美育大赛
  • 鲁迅青少年文学大赛
  • 全国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大赛
  • “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语言素养大赛
  • 同颂中华·全国青少年志愿文学创作与诵读大赛

艺术体育类(6项)

  • 全国中小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 全国青少年国防素养大赛
  • “戏剧中国”全国青少年戏剧文化艺术大赛
  •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数字艺术创作者大赛
  • 学校美育助力行动——青少年视觉艺术传承与创新工作坊展示
  • “常青藤”全国青少年校园戏剧创意大赛

三、竞赛名单变化的原因分析

3.1 政策导向与教育理念的变化

教育部对竞赛名单的调整,首先是基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整体导向。2022年3月,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确定自2022年起,每三年组织一次申报受理和审核。

竞赛活动的调整也体现了教育部对”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此外,竞赛活动的调整也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既有培育自然科学素养、人文综合素养、艺术体育类等传统竞赛,又新增了一批与芯片技术、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高精尖科学技术有关的竞赛,着眼服务解决”卡脖子”问题。

3.2 竞赛活动自身的问题与调整

一些竞赛活动被取消或调整,主要是因为存在”过度商业化”、”管理混乱”等问题。据报道,被取消的竞赛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资本赞助、变相收费、组织不力的问题。

以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为例,有七家校外编程机构作为NOC大赛的合作伙伴或协办机构,还涉嫌自办分赛、垄断奖项。而实际上国家要求这些白名单比赛全是免费的,报名不要钱,参赛不要钱,一分钱不收,它才有资格成为白名单比赛。

同样,”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因违规被撤销,”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等因各种原因暂停举办。这些问题竞赛的调整,反映了教育部规范竞赛活动、净化竞赛环境的决心。

3.3 时代发展与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教育部对竞赛名单的调整,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2025-2028学年新增的竞赛活动中,科技创新类如”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全国青少年心理成长知识与应用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安全与应急科普创新大赛”,聚焦前沿科技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人文综合类如”中华诗词美育大赛”、”鲁迅青少年文学大赛”、”全国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大赛”等,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代叙事。这些新增的竞赛活动反映了国家对人工智能、传统文化、心理健康、安全应急等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视。

四、2025-2028学年竞赛名单变化的积极作用

4.1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新增的人工智能相关竞赛是2025-2028学年名单的一大亮点,体现了国家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自然科学素养类竞赛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数量上从23项调整为22项,但整体上还是占据了白名单比赛的半壁江山。
这些竞赛活动的增加,有助于为芯片、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培养储备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4.2 优化竞赛结构

竞赛名单调整优化了竞赛结构,使赛事体系更加完善,能够更全面地覆盖不同领域和学科。
艺术体育类从9项增加到13项,成为这一轮调整的最大赢家,体现了对学生艺术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视。
这种结构调整,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4.3 提升竞赛质量和规范性

将存在”过度商业化”、”管理混乱”等问题的竞赛活动移出名单,有助于净化竞赛环境。
新增的16项竞赛活动,都是经过严格评审把关的高质量赛事,有助于提高竞赛活动的整体水平。
《管理办法》要求主办方制定详细实施办法,意味着竞赛筛选标准更加严格,程序更加缜密。

4.4 引导竞赛活动回归教育本质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竞赛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有助于淡化竞赛的功利色彩。
要求竞赛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取消了一批商业化严重的竞赛活动,有助于减少商业化对竞赛活动的干扰,使竞赛更注重教育性。

《管理办法》关键要求:

  • 竞赛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 不得将竞赛获奖情况作为中考加分依据
  • 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 不得向学生、学校收取任何名目的费用
  • 主办方需提交详细实施办法和预算
  • 每三年组织一次申报受理和审核

五、对未来教育和竞赛活动的展望

5.1 竞赛活动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随着2025-2028学年竞赛名单的调整,未来的竞赛活动将与人才培养更加深度融合。一方面,竞赛活动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竞赛活动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心理健康、安全应急等领域的新增竞赛,将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中华诗词、红色文化、国防素养等领域的新增竞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5.2 竞赛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随着《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的实施,竞赛活动的管理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未来的竞赛活动将在严格的监管下进行,确保竞赛活动的公益性和教育性。

《管理办法》严格要求:

  • 主办方需制定并提交竞赛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
  • 对实施预算、比赛用具、安全应急预案等提出严格要求
  • 继续申请办赛方需提供上年度赛事总结和财务决算
  • 竞赛活动清单每三年组织一次申报受理和审核

这种定期审核和调整的机制,有助于保持竞赛活动的活力和适应性,使其能够及时适应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5.3 竞赛活动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

未来的竞赛活动将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地协同发展。一方面,竞赛活动将更加注重与学校课程的衔接,促进学生对学校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另一方面,学校将更加重视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等领域的竞赛活动,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

同时,中华诗词、红色文化、国防素养等领域的竞赛活动,将有助于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六、结论

教育部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调整,是在国家教育政策和”双减”政策背景下进行的重要改革。与2022-2025学年的名单相比,新名单增加了3项竞赛活动,调整了三大类竞赛的结构比例,取消了13项存在问题的竞赛活动,新增了16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竞赛活动。

这些变化主要是基于政策导向与教育理念的变化、竞赛活动自身的问题与调整、时代发展与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等原因。这些变化具有强化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竞赛结构、提升竞赛质量和规范性、引导竞赛活动回归教育本质等积极作用。

未来,竞赛活动将与人才培养更加深度融合,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并与学校教育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关系。这些变化和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教育部对竞赛活动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引导,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主要变化

  • 总数:44项 → 47项(+3项)
  • 自然科学类:23项 → 22项(-1项)
  • 人文综合类:12项 → 12项(不变)
  • 艺术体育类:9项 → 13项(+4项)
  • 取消13项,新增16项

积极作用

  •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 优化竞赛结构,促进全面发展
  • 提升竞赛质量和规范性
  • 引导竞赛回归教育本质
  • 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政策导向

  • 贯彻”双减”政策要求
  • 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
  • 服务国家战略人才需求
  • 每三年审核调整一次
  • 坚持公益性,零收费原则

未来趋势

  • 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 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 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
  • 重视前沿科技领域
  • 强化传统文化传承
那年 • 今日
老王发布于2025-09-14 12:40
楚客追梦情难休,万里追寻志未酬。

赞助 点赞 0

暂无评论,抢沙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