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东莞, 空气中弥漫着奥密克戎的味道。
男人们拿个试纸战战兢兢地看自己是不是两条杠的日子终于来了……
小区附近有两个核酸亭,一个撤了,另一个也撤了,习惯了经常排队捅嗓子的老铁们,经常驻足核酸亭旧址,久久不肯离去……
东莞人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早上打招呼,要从“今日你做咗核酸未啊?”,变成“今日你有无发烧啊?”……
囤过菜,居过家,约过管,现在终于进入“发过烧”的决战阶段。
欲阳先抑之后,朋友圈阴阳参半。
在东莞,如果你一个阳性患者都不认识,请检讨一下你的社交能力。
病毒三部曲:杨过,杨康,王重阳……大街上行走的,更多还是李向阳。
家住向阳路,吃过路边的早阳包子,回到家打一杯九阳豆浆。
万众期盼的解封如期而至,考验我们的时刻到来。
根据习俗,药是不能不囤的。
以前买菜等封控,现在买药等发烧。
专家说戴口罩可以预防病毒,于是口罩脱销了。
专家说双黄连可以抑制病毒,于是双黄连售罄了。
专家说连花清瘟可以抵抗病毒,于是连花断货了。
专家说多运动可以增加免疫力远离病毒,你们就跟聋了一样啊……
熬夜看世界杯、砸电视那都不算运动……吼娃也不算……
听说这届病毒都特别有心,一般一家五口会得四个,留下一个买菜做饭的……
病毒扩散的速度,也是见识了:
“哥?听说现在东莞下个楼就能发烧?真的假的?”
“别听他们瞎说,不用下楼……”
看现在的势头是,人难免一烧,或早烧,或晚烧。
人生不也如此……
习惯了规划的我们,掐指一算。
如果12.17以后阳,会很遗憾地错过圣诞。
如果12.25以后阳,会很遗憾地错过元旦。
如果1.15以后阳,会很遗憾地错过春节。
可专家又说了,阳一次不代表不会阳第二次。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网上有个调查:“阳了,请假还是申请居家?”。
结果65%的人选择“去公司一锅端”……
老板知道了,于是在单位搞了个小阳间,以后阳了的同事来上班,都去小阳间。同事们戏称外面是大阴间。
有人就问了“阳间和阴间怎么通信?烧纸吗?”……
今天东莞最低气温11度,朋友圈人均38.8度。
这两天剧情发展太快,跟阳过的人聊,总有一种眼看着人家考完试放假解脱了,你的卷子还没有发……
最紧张的是,人家还绘声绘色给你讲考试的种种痛苦体验……
回头想想,
2003,非典,易感人群是青壮年。
2020,新冠,易感人群是中老年。
多大仇啊,同一批人,升级追杀了十七年……
被保护了三年,接下来,轮到我们接受考验。
对于放开,好多人抱怨,国家就像是男朋友,她们抱怨的顺序依次是:
你凭什么管我?
你凭什么不管我?
我说让你不管我,你就真的不管我了?
我是说过让你别干涉我的自由,但没说你可以不负责我的安全啊!
你不爱我了……
其实,每一个决策,都很两难……
每一个在和病毒斗争的人都是勇者。保重。
各自安好,这大概是最后一个病毒的冬天。
希望多年以后回看这场疫情可以这样说:
乙亥年末,庚子年春,荆楚大地疫,染者数万计。
众人皆恐,足不出户;为一国封一城,时天下震动。
南山抵守江南郡,率白衣军众数万。
然九州一心;能者皆竭力,月余疫尽去。
华灯初上,万国称赞,此为大幸。